按关键词阅读: 睡眠 中药 体检 甲状腺结节
文章图片
文章图片
文章图片
文章图片
文章图片
文章图片
大家好 , 我是医者杨华升 , 专注中医知识传播和健康科普 。
中医治病 , 有“以毒攻毒”的说法 。
但是 , 什么药有毒 , 毒在何处?却很少有人说得清 。 绝大多数的中医是墨守成规、以讹传讹 。
笔者在临床当中 , 经常使用一些所谓的“毒药” , 临床实践证明:疗效非常好 。
并且 , 这些药并没有所谓的“毒” , 长期临床试验证明:不但疗效好 , 而且非常安全 。
因此 , 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些临床上的误区 。
特别是正在接受我的治疗的一些病人 , 应该明白 。 以免听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中伤 , 不敢服药 。
现在 , 我把临床常用的一些所谓的解毒药的问题介绍如下:
一、附子临床相当一部分中医视附子为大毒 , 其实 , 附子的毒性并不大 。
首先 , 服用附子确实可以出现中毒反应 。 但一定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 , 而不是附子的毒性不可避免 。
附子的毒性比较单纯 , 主要是大量应用于某些特殊体质的人身上 。
特别是:煎煮不当 , 可能造成乌头碱中毒 。
乌头碱的毒性单一 , 主要是心脏抑制为主 。 如果服用以后 , 出现头晕、乏力、恶心、特别是口舌发麻、四肢发麻 , 是比较严重的反应 。
解决方法最快捷的是:喝蜂蜜 。
其次 , 甘草煎汤或绿豆汤 , 都可以解附子毒 , 但没有蜂蜜快捷 。
附子不会造成肝、肾的损害 , 也没有蓄积中毒的情况 , 因此正确把握是安全的 。
临床应用附子 , 一般主张先煎 , 实际上没有必要 。 因为 , 医圣张仲景用附子从来都不先煎 。
附子一般需配伍甘草或姜 , 一起煎 , 更容易解附子毒 , 一般少量 , 煎半小时即可 。 大剂量需煎煮1小时以上比较安全 。
二、细辛古人说“细辛不过钱 , 过钱命相连” , 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典型例子 。
古人是说:“细辛单用末不过钱” , 后来辗转传抄 , 就变成了“细辛不过钱” 。
细辛如果用散剂吞服 , 容易中毒 , 但临床一般都是用煎剂 。
三、半夏临床各医院、药店提供的半夏 , 常用的有法半夏、清半夏、姜半夏等 。 而生半夏一般都不提供 , 即使北京同仁堂也不容易买到 。
临床常用的是法半夏、清半夏、姜半夏 。
虽然名称不同、炮制工艺不同 , 但共同的特点是:在炮制是需要加大量的白矾 , 效果都不如生半夏更好 。
根据我多年的临床体会 , 临床用半夏 , 有条件的话 , 最好用生半夏 。 因为半夏味辛 , 其效正取其辛 。
而白矾味涩 , 涩与辛相反 。
所以 , 白矾虽然能解半夏之毒 , 但也把半夏的药效完全破坏了 。 所以 , 有明医甚至指出:法半夏、清半夏、姜半夏等同于药渣 。
半夏的毒性是新鲜的、刚刚挖出来的半夏 , 其粘液成分具有极强的粘膜刺激性 。
若误食可造成喉头水肿而致人死亡 。 而药店的生半夏都是干品 , 经过水煎后则无毒 。
近代名医张锡纯等 , 反复强调用生半夏 。
但生半夏的机理不为人知 , 一般的药店、药房都不敢出售 。 据我所知 , 北京只有一家药店出售生半夏 。
四、十八反中药的十八反也没有明确的依据 , 只不过是互相传承、以讹传讹 。
十八反当中 , 最常见的组合是:附子配半夏 , 附子配瓜蒌及瓜蒌根 。
张仲景的附子粳米汤就是附子配半夏 , 张仲景的栝楼瞿麦丸就是附子配瓜蒌根 。
不知创造十八反者 , 为什么将医圣张仲景判为非法 。
免责声明:本文是由网友投稿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内容的真实性、合理性、原创性等未经草丁图书馆证实,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亦不代表草丁图书馆的立场。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其真实性请读者自行甄别。由此产生的纠纷,草丁图书馆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猜你喜欢